在求索与奉献中书写青春答卷 ——记西华大学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校友刘波的求索与奉献故事
.
发布人:熊华  发布时间:2025-05-14   动态浏览次数:10

在刚刚过去的西华大学建校65 周年校园迷你马拉松的赛场上,2011 级生物工程专业校友刘波凭借超强实力,一举摘得竞赛跑校友组冠军,用飞扬的步伐诠释 “西华人” 的热血与激情!

跑步中的刘波(左一)

领奖台上的刘波(左四)

赛场外的人生赛道上,刘波同样步履不停、光芒闪耀。本科时,他怀揣着对真理的炽热渴望,在实验室与图书馆之间日夜奔忙;读研阶段,他化身执着的科研探索者,在未知领域里深耕钻研;初入职场后,他又将知识化作实践的利刃,在行业浪潮中劈波斩浪。更令人动容的是,他毅然投身基层乡村振兴事业,把青春和汗水洒在希望的田野上。从青涩学子到社会栋梁,这位永远的“追风少年”,始终以 “知难而进、自强不息” 的精神为笔,在人生画卷上勾勒出独属于西华学子的耀眼风采!

一、求学之路:从迷茫探索到明晰方向(2011-2018)

(一)本科时光:在探索中寻找坐标

2011 年 9 月,秋日的阳光洒满西华大学校园,怀揣着对生物工程的炽热憧憬,刘波迈进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时名:生物工程学院)。推开知识殿堂大门的那一刻,他既被《生物化学》中精妙的分子结构、《微生物学》里微观世界的神奇所震撼,又因课程的晦涩难懂陷入对未来的迷茫。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仿佛筑起了一堵无形的高墙,让初来乍到的他一时不知如何翻越。然而,热爱运动的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打倒,为了让自己能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应对学习的困难,他常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本科期间,刘波连续三年参加学校和学院的篮球运动会,球场上那股永不言弃的拼劲和青春活力成为他最鲜明的标签,这种拼劲也让他在学业上不断去改变自己,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面临“学不懂”的问题。大一大二时,与许多新生一样,刘波在社团活动与学业之间寻求平衡,直到大三时学院组织的企业实践活动,刘波第一次实地接触到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加工、医药制造中的实际应用,生物领域的市场化应用在刘波心中慢慢具象化。此时的刘波也深切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心中悄然埋下了继续深造的种子。在本科辅导员张广峰老师的悉心引导下,逐渐开始调整心态,沉下心来泡图书馆,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为未来的就业或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二)考研抉择:在沉淀中明确目标

2014年,刘波站在了就业与考研的十字路口——到底如何抉择?刘波回想起在新希望乳业实习期间的深刻感悟:若想在生物工程领域走得更远,必须具备更扎实的专业功底。于是,他毅然决然投身于考研之中,将目标锁定在本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备考期间,他化身与知识博弈的勇士,一本本厚重的专业书籍如同坚固堡垒,他用专注与毅力,将晦涩的公式拆解成通往理想的阶梯,把繁杂的理论编织成攀登高峰的绳索。那些挑灯夜战的时光,终化作硕士录取通知书上烫金的喜悦,他如愿拜入唐洁教授门下,开启学术新征程。在硕士学习期间,实验室的方寸天地里,刘波化身为微观世界的“追光者”。在唐洁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刘波参与了“食品农药残留的微生物降解机制”课题研究,负责农残降解微生物筛选、降解活性测定以及降解机制分析。在实验室里,他反复优化筛选工艺、精确测定活性成分含量,虽历经多次实验失败,却从未轻言放弃。最终,相关科研成果成功发表在多篇SCI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并多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显著提升了刘波的科研能力,更让他明确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职业发展方向。与传统“埋首论文”的学术路径不同,刘波时常将球场上的专注与拼搏精神融入学习、科研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活力十足”的状态打破了人们对科研工作者的刻板印象。同时,师兄师姐们在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上的无私传授,也让刘波深深感受到学院大家庭的温暖。

二、职场初航:在专利审查中践行专业价值(2018-2024)

2018年硕士毕业后,凭借优异的科研成果和扎实的专业储备,刘波成功考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投身于医药生物领域的专利审查工作。初涉职场,面对浩如烟海的专利申请文件,刘波深知每一份审查意见都关乎创新成果的保护与转化,丝毫不能懈怠。在审查岗位上,不仅要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还需不断拓展交叉技术领域的知识储备,以确保对涉及生物、医药大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严谨分析。遇到复杂技术难题时,刘波常常虚心向资深审查员求教,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力求精准把握发明点与现有技术的差异。六年间,刘波累计审查专利申请700余件,高效且高质量的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作为青年骨干,刘波主动牵头组建“审查员运动小组”,每周组织跑步、篮球、羽毛球等集体活动,以阳光心态感染身边同事。此外,刘波还积极参与中心组织的“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为大学生讲解专利申请知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责任,成为年轻同事心目中的“表率担当”。期间,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届“健康达人”称号,并多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直机关文体活动前三奖项以及审协四川中心年度考核优秀。

三、驻村帮扶:在基层一线续写奉献篇章(2024至今)

       2024年7月,带着组织的信任与嘱托,刘波被选派至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双柏垭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初到村里,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纷繁的基层事务,刘波迅速转换角色,深入农户了解村情民意。双柏垭村以传统种植业为经济支柱,基础薄弱,部分农户仍面临因病、因学致贫的困境。为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刘波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村两委携手谋划产业发展。经调研发现,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粮油和川明参,遂联络专家团队进行土壤检测和品种改良,推动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成功打造“初耕”品牌农家菜籽油和川明参礼盒,并主动牵头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至今通过刘波个人助销的农产品金额已逾50万元。在农忙时节,刘波经常主动带头协助农户务农,直接参与红薯、川明参等农作物的采收,帮助孤寡老人劈柴等,晒脱皮的脖颈和磨出血泡的手掌成为常态,也成为村民眼中“ 实实在在”、“不畏艰苦” 的驻村干部。同时,刘波积极协调帮扶资金,改善村道基础设施,实施主干道路亮化工程,引进天然气能源项目,显著提升了双柏垭村的人居环境。在教育帮扶方面,刘波不仅为贫困学生争取到助学基金,还亲自牵头开展暑期辅导班,担任授课老师和“监护人”,将“活力十足”的精气神传递给留守儿童,让知识的种子在巴山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驻村期间,白天深入农户走访、协调推进项目,夜晚则埋头整理资料、撰写帮扶计划。面对村民的家常琐事和矛盾纠纷,始终耐心倾听、竭诚解决,成为了村民们交口称赞的“小刘书记”。从实验室的潜心研究到田间地头的躬身实践,打破“学术研究必居高楼”的传统观念,刘波用切实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成功地将“论文”书写在了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看望就读于来龙小学的双柏垭村小学生

刘波实地走访双柏垭村贫困农户(左一)

牵头实施双柏垭村主干道路亮化工程(左一)

从象牙塔中的求学者,到守护创新的审查员,再到扎根基层的帮扶干部,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伴随着刘波对理想的执着坚守与对责任的坚定担当。我的成长得益于西华大学的悉心培养,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同学们的鼎力相助。刘波说道。如今,继续践行当代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将所学所悟回馈社会,在基层一线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责编:周羿清

编审: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