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战略部署,落实《四川省中小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及教育部《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政策要求,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唐勇率团队针对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餐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运用食品安全相关的专业化和数字化技术成果,以甘孜州泸定县和甘孜县为试点对象,开展转型升级培训部署工作,重点实现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无纸化与营养餐带量食谱成本的可视化。覆盖两县56所义务教育学校,惠及师生2万余人,得到了当地校园餐食材供应商与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欢迎和肯定,有利于推动科研技术成果赋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策略升级,从“明厨亮灶”到全链条数字化治理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等系列文件,明确要求“推进数字食堂平台建设,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然而,以往主推的“摄像头+透明厨房”模式存在监管链条不完整、部分食品安全规范控制流程仍为“盲区”和责任落实虚化等问题。西华大学团队自主研发的“e食安链”数字化系统,将国际通行的HACCP、5M1E管控原则与物联网、AI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全链条穿透式监管,整合食材溯源、索证索票无纸化和储存温湿度物联化监测等模块,覆盖了从食材供应商到学生餐盘的12个关键节点,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二是主动式智能预警,通过对已有的摄像头进行经济性的AI智能定时关键识别,并形成预警信息定向推送和物联化智能音箱现场及时自动提醒,实现操作间未规范着装抓拍识别和餐厨垃圾清运自动抓拍等功能;三是专业数字化管控,系统不仅在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化架构方面遵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餐饮食品安全的五个重要原则,还融合了最新的《中国食物营养成分表》数据库,实现了带量食谱和成本核算的智能可视化展示,有助于餐食的营养优化与营养餐补贴经费信息的高效核查。
克难攻坚,高效构建省人工更实用的“数字防线”
面对甘孜州学校分布广、海拔高和兼职老师任务重等挑战,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在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之前,每个试点县均在一日内完成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培训工作及物联化监控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即时实现“索证索票无纸化”,使得基层兼职食品安全管理教师台账工作量减少80%。
本次部署的“e食安链”系统,针对学校食堂管理的更多需要,升级实现了简化操作界面、嵌入智能预警,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效率,真正达成“科技下沉、责任上链”。两试点县还率先引入了国内先进的AI智能监管系统,打造物联网化“明厨亮灶”。该系统通过AI摄像头实现后厨操作全程智能留影,存储时长较传统教育系统硬盘更长,并支持手机端与PC端双端实时监管,很大程度解决人工查阅回放的成本问题,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该系统还创新引入“责任上链”机制,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履职痕迹也会实时同步至州(县)监管部门。
长效赋能,校政企产教融合共塑食安治理新生态
此次工作不仅实现了技术升级,更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西华大学是四川省教育厅第二批公布的建设未来食品现代产业学院的大学,其依托食品安全专业优势和大学科技园企业的数字化服务能力,与政府部门共同推动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了高校智力优势与协同能力,在系统流程的持续优化和不断创新上体现公益性,为公益性学校的发展长效赋能。
责编:高玥玥
编审:熊 华